悠悠钟声

2022-11-08

悠悠钟声

刘克强


说一段70年前的往事。

上世纪50年代初,盐城市区只有盐中和盐师两所中等学校。为培养一批农业技术干部,19526月,苏北行政公署批准创办盐城农业学校。自此,盐城有了第三所中等学校。




建校伊始,即行招生,当时仅招收了盐城专区所属各县小学毕业的146人。校址定在盐城北门外,划荒坟地500亩作为建校基地。由于时间仓促,当年106日开学时,基建才开始动工,学校故而暂借城隍庙作为教室上课,师生员工全部寄居在附近居民家中。这个临时校舍,就在现在的盐城宾馆东侧的八十间那地方。学生由于年龄较小,大多初离家门,加之居住分散,五六个学生住在一家,早晚起床就寝,班主任要一家一家亲临照应,每天上课要分别通知,生活教学殊为不便,与抗战时期根据地流动办学无甚差别。当时的李泽清老师曾撰打油诗描述:

师生相会五二年,

农校校舍尚未建,

城皇庙中上大课,

生活起居在民间。

然而就在这样的临时校舍里,经过师生们共同努力,不到一个星期,学校的一切活动便正常运转起来。




这要得益于一口信号钟。

当当当当……起床了!同学们一个个骨碌起床,穿衣叠被,打扫住地。

当当当当……开饭了!同学们带着碗筷,很快来到大饭堂门口,排着队,接受值班老师餐前训导。

当当,当当,当当……上课了!同学们一个个带着自己的小板凳迅速来到教室,开始了一天的功课……

这口信号钟约有十斤重,黄铜浇铸,倒喇叭形,挂在城隍庙天井内一棵老槐树上,由校工专职敲钟打铃。这钟虽没有什么奇特之处,可它的作用可大了。悠悠钟声,就像是嘹亮的军号,指挥着师生们,激励着师生们!

伴随着悠悠钟声,初建的盐城农校不但井井有条地开始了语文、数学和作物栽培等六门课程的教学进程,还开展了一些很有特色的课外活动。




开学典礼。开学第十天,师生员工180人列队前往盐城专区大礼堂举行开学典礼。大礼堂就在现在的市老年大学校园这里。这个大礼堂非常简陋,五梁八柱全是竹木架构,礼堂内只有400个座位。校长唐东山时任专署农林水利科副科长,他虽是兼职,但威望很高,他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突出了一个主题:要培养一批初级农艺师人才队伍,为改变盐阜老区农业生产落后面貌而奋发努力!他浓重的阜宁腔,一字一句,铿锵有力,给我们这些初进农校的毛孩子们以极大的鼓舞!

冬小麦冻害调查。那年12月中下旬,还未到隆冬季节,一场特大暴风雪席卷了盐阜大地,1216日早晨,气温降到-16℃,是盐阜地区几十年来最低温度纪录。师生们意识到如此低温必然对越冬作物造成严重冻害。于是,李仰侗副校长带领30多名师生深入到新兴、龙冈等地,踏田调查麦子遭受冻灾的情况,进行现场解剖和研讨,在掌控了一手数据资料的基础上,写出冬小麦防冻保苗补救措施的调查报告,报送专署有关部门,指导各地搞好防寒保苗工作。

开展中苏友好月活动。全校师生纷纷加入中苏友协会组织,配戴中苏友功像章,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中苏友好庆祝活动。一首歌至今还在心中回荡……

中国国土广又大,

苏联领土跨欧亚,

两国人民七万万,

七万万人民力量大呀么咿呀嗨!

1953年1月中旬,盐城农校新校舍(位于后来的盐城工学院,再后来的文泽小区)落成,全校师生一齐行动,浩浩荡荡搬往新校区,历时100天的城皇庙临时校舍完成了其历史使命。

当,当,当,当,悠悠钟声已经远去,但不知现在的盐城高等生物工程学校的广大师生员工们是否知道,我们的母校就是从这里起步的呢?



作者简介

刘克强,男,现年83岁。盐城市盐都区民政局退休干部。曾任中学教师、文化站长,乡镇党委秘书,区民政局办公室主任等职。爱写作,有数百篇散文、戏曲、短篇小说、报告文学等发表于省、市报刊。现为江苏省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,时有书法作品参加展展交流。